邢家橋是一個老舊社區,改造后的居民樓煥然一新,路面平整干凈,環境美麗舒適。陳敏爾走進社區,與居民群眾交談,了解小區改造成效。 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內,社區干部和居民群眾圍坐在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現場氛圍熱烈。大家告訴陳書記,近年來,社區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居民日子越過越紅火,大家發自內心感謝黨,感恩習近平總書記。 陳敏爾說,一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都是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大家身邊的變化,就是黨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的真實寫照。我們要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實到千家萬戶。老舊小區改造是“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抓緊抓實抓好,更好地讓干部受教育,讓群眾得實惠。
陳敏爾說,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全市廣大青年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發揚優良傳統,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努力成為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 陳敏爾在宣講時指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們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黨領導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決議》是一份縱跨世紀、厚重輝煌的歷史成績單,是一篇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政治宣言書。全會提出的“兩個確立”重大政治判斷,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開辟未來最根本的政治保證。全市上下要深刻認識全會的重大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奮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來源:重慶新聞聯播)
延伸閱讀
從“邢家橋之治”看兩江新區基層治理
邢家橋社區成立于1993年3月,占地約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52戶13348人,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近年來,邢家橋社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六橋同治”工程,以黨建扎樁,治理結網,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六橋同治
強化黨建引領,筑牢紅色堡壘。積極探索構建“123+N”黨建網格化管理新模式,用“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激活黨員細胞,釋放紅色力量。通過“三會一課”、 “四亮四得”等活動,讓黨員在社區治理中發揮帶頭作用,以“微實事撬動大民生”。 突出紅色頭雁,傳承紅色匠心。通過宣講、文藝活動等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推動主人式治理,共建共享“約起來”。發動群眾參與、鼓勵居民自治的“小院之治”,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從“旁觀者”變成“管理員”。 推動協商式治理,議事圓桌“轉起來”。建立小院議事會等定期協商治理機制,將居民意見清單作為社區工作的履職清單。 推動參與式治理,社會組織“一起來”。成立“家橋同行?睦鄰共治”居民自治小組,引進專業社工組織,探索“政府+社區+社會組織+志愿者”的基層治理模式。 ▲ 馮戀 攝
織密疫情防控“防護網”。兼顧“應急防控”與“日常工作”穩步推進,提升居民自我防控意識,共筑全民疫苗屏障。 織牢綜合治理“防控網”。深化“一長四員四組織”的黨建網格管理服務體系,建立房屋居住情況登記臺帳,促進安全秩序持續好轉。 織細矛盾糾紛“防范網”。定期送法進社區,建立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有效化解婚姻家庭、鄰里、物業矛盾糾紛等。
堅持建管并重,內外兼修持續推進城市更新。 保姆式、保底式、保持式的“三?!?/span>物業破解混合型社區管理難題。 抓日常管理、抓重點整治、抓垃圾分類的“三抓”鏟除老舊小區環境衛生頑疾。 ▲ 2021年4月8日,謝蘭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社區供圖 全力實施“助民”行動,建立鄰里互幫機制,發動黨員、共建單位幫扶身邊困難家庭、照料孤寡老人,建設弱勢群眾的“暖心家園”。 全力實施“便民”行動,推行綜合服務崗、錯時辦公、延時辦公、代辦服務,建設服務群眾的“貼心家園”。 全力實施“悅民”行動,搭建單位、社區、居民互聯互動平臺,豐富居民業余生活,建設愉悅群眾“幸福家園”。 強化科技支撐,深化大數據智能化運用,打造智能生活。 推進智能服務,硬件上啟動新建4層社區服務中心,新增近800個智能停車位,新建社區休閑廣場4000平方米。 建立網上議事會,線上線下良性互動,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 改造后的邢家橋社區安置房小區。馮戀/攝
“邢家橋之治”是兩江新區不斷深化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
作為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人口密集、人員流動大,既有商品房也有公租房、安置房,既有辦公樓宇也有產業園區。新形勢、新任務和打造“兩高兩區”新目標,為現階段兩江新區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帶來新的挑戰。
? 2016 重慶兩江航空航天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頁面版權所有
渝公網安備 50019002503284號
渝ICP備2021000961號
網站建設:指引科技